11月6日上午,文学院举行了青年教师公开课活动,袁晓星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外国文学》中的第四章第二节莫里哀的代表作《伪君子》,以及第五章18世纪欧洲启蒙文学。
莫里哀的《伪君子》是其喜剧的代表作,曾经是法兰西剧院上演场次最多的剧目。剧作讲述了主人公达尔杜弗是个宗教骗子,骗得了富商奥尔贡和其母亲的信任。奥尔贡准备把女儿嫁给达尔杜弗,而达尔杜弗看中的是奥尔贡的续妻艾耳密尔,并且他调情艾耳密尔的情景被奥尔贡的儿子大密斯目睹,可奥尔贡听信达尔杜弗,不仅剥夺了儿子的继承权,还将自己的秘密文件和全部财产都赠送给达尔杜弗。续妻艾耳密尔巧设计谋,让奥尔贡藏在楼板下亲眼看见达尔杜弗如何对自己调情。奥尔贡终于醒悟,将达尔杜弗赶出家门。达尔杜弗却向国王告密他掌握了奥尔贡替政治犯藏匿的文件,但英明的国王下令逮捕了骗子,赦免了勤王有功的奥尔贡,作品深刻揭露了教会势力的虚伪性。
袁晓星老师在上一节课已经讲解了莫里哀代表作《伪君子》的具体情节,本节课上,她带领同学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以图片展示人物关系,然后请同学回忆《伪君子》的剧情。生动活泼的图片,和袁晓星老师的耐心引导,同学们非常活跃。以图片作为线索来引导,对同学非常具有启发性和概括性,很好的引领了同学们进行上一节的课堂内容总结回顾。接着,袁晓星老师总结了《伪君子》这部剧作的艺术特点,并和同学们探讨分析了剧作的优缺点,如结构新颖严谨,情节跌宕起伏,严守“三一律”,运用对比夸张手法,在喜剧中又加入了悲剧因素,但人物相对扁平化,同学们都非常积极的参与。之后,袁晓星老师又概括讲解了18世纪欧洲启蒙文学的概况,精炼简洁,重点突出。课间,袁晓星老师和赵苗老师、韦亚玲老师、赵青老师进行了教学探讨,三位老师肯定了袁晓星老师新颖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效果,同时也希望能够在图片上适当加入一些文字引导。
青年教师公开课和高职称教师的示范课一直是文学院坚持的教研结合活动,开始进行以来一直成效显著,促进了新老教师的帮传带,新教师为老教师提供了新的授课方法借鉴,老教师也为新教师提供了教学经验的借鉴,希望文学院此类活动越办越成功。
文学院 赵苗 |